2024年,新圩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忠诚履职、担当作为,主动“创稳”,全力维护政治安全、社会安定、人民安宁,全乡社会大局持续稳定,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列全市第一,现将我乡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:
一、工作开展情况
(一)筑牢政治建设“压舱石”。
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强化政治引领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力争做到学思用贯通、知信行统一,在实践中增强党的创新理论思考运用自觉。年内通过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8次,政法委系统各类培训2次。
(二)推动社会稳定“好格局”。
全面落实《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》,聚焦政法工作主责主业,紧盯重点领域、重大敏感时间节点,持续深化“志愿者+网格+派出所+执法队”基层治理模式,组织开展治安巡逻80余次,高质量完成重大节假日维稳任务6次,发现并解决风险隐患20余处,全力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,不断织密社会治安“巡控网”,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。
(三)稳固法治建设“基本盘”。
深入开展视线外人员摸排,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“2+N”专项行动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“敲门行动”等,排查出视线外疑似人员7人,充分发挥信访、调解“1+1>2”的合力作用,接待来访群众70余人,成功化解纠纷24起,答复解决热线诉求及信访事项17起。抓好重点人群稳控。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0人,在册吸毒人员25人、刑满释放36人,社区矫正7人开展帮扶救助、解决诉求、落实政策等工作,确保重点人群“管得住、防得好、控得牢”,管控有力有效。
(四)激发队伍建设“新活力”。
注重政法人才培育,派选5名业务骨干参加县级举办的乡镇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,21名工作人员通过全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。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,以“五好”司法所创建为契机,建立4个村级公共法律工作室,配备法律顾问、“法律明白人”共20人,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“全覆盖”。落实日常教育监督,坚持落实“四必谈”,引导政法干部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组织政法干部学习典型案例1次,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2场次,全覆盖开展酒驾醉驾背后“四风”问题专项整治谈心谈话16人次。
(五)强化政法工作“影响力”。
深化普法宣传教育,坚持“线上+线下”一体发力,不断加大普法工作力度,持续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、禁毒、反邪教等平安法治宣传,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0余场次,深入推进平安法治知识进村屯、进网格,发放法治宣传资料5000余份,全力营造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”的良好氛围。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,做好涉稳信息和网络舆情的搜集和处置工作,年内舆情管控有力有效。用好新媒体,讲好政法故事。总结发表平安建设工作经验36篇,本乡平安建设工作经验获县级以上主要媒体报道10次,不断传播平安建设队伍正能量,为平安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。
二、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
一是理论学习还不够系统深入。主要体现在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学习不够透彻,学习深度广度把握不够,学习成果转化的程度还不够,运用新思想、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差距,学以致用、融会贯通成效不够理想。二是执法队伍建设水平有待加强。如:执法业务要求与现有能力不匹配。执法事项涉及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、交通运输、卫生健康等多个领域,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执法。而乡镇人员流动大,执法队伍不稳定,执法工作人员多是半路出家,专业执法业务水平不够,法治力量同工作任务不匹配,工作推进效能不足。三是法治宣传不够到位。法治宣传、普法宣传宽度和深度需进一步加大力度,如:对青少年、独居老人等普法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还不够有针对性,普法宣传载体及普法阵地建设水平还有待加强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(一)加强政法队伍建设。教育引导政法队伍加强个人修养,注重实践历练,在服务群众、破解难题、担当作为中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,为平安法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。
(二)有效化解矛盾纠纷。充分利用科技手段、依托各种情报信息系统,强化矛盾纠纷及各类风险隐患线索摸排,及时化解矛盾纠纷、消除各类风险隐患,全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(三)加强打击整治力度。严厉打击各项违法犯罪。对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严查严处高压态势,加大依法打击力度,有力震慑违法犯罪,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,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。
(四)强化宣传阵地作用,有效抓好宣传覆盖。继续发挥本乡公众号和微信工作群作用,形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呼应、网上网下同步推进的立体宣传格局,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,营造浓厚宣传氛围,筑牢安全防线。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